2025年9月30日,体育与艺术学院在学院301会议室开展“AI+教育”思想大讨论。会议由学院院长欧阳鹏飞主持,校党委副书记徐志峰、学院党委书记饶永星、副书记黄鹿、副院长胡继光、学院各教研室主任及部分教师代表参会。大家围绕人工智能与体育、美育教育深度融合的前景与路径畅所欲言,为学院教学改革与智慧体艺建设建言献策。
胡继光就学院前期“AI+教育”思想大讨论的总体情况进行汇报,系统梳理各层面研讨成果与初步共识,为后续议程奠定基础。黄鹿反馈学生研讨成果,当前使用AI工具的深度功能不足,建议利用AI工具加强课后碎片化学习支持以巩固课堂成效。
各教研室及相关负责人依次分享研讨成果与实践思路。关于体育的教学方法要从经验判断转向数据驱动,从传统监测升级为智能评估,从统一教学发展为因材施教,从传统指导转变为智能纠偏。关于美育教学要实现个性化与自适应教学,提供沉浸式与交互式艺术体验,拓展生成式艺术体验。白雪冰以《运动解剖学》为例,展示AI赋能教学示范课,阐释AI在课程资源管理、运动生理实验室建设中的规划与应用。张丽萍围绕《大学体育》瑜伽课程,介绍智能手环、三维动态演示及多数据融合分析在课程建设中的具体思路。

在交流讨论与总结环节,饶永星指出,“AI+教育”是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场景相融合的新形态,科技赋能体育、美育的时代已经到来,要从主动学习融入、持续增加投入、鼓励先行先试等方面积极探索实践。欧阳鹏飞强调,学院将积极开展AI赋能教育教学培训,联合相关企业共建共享资源库,进一步强化体艺融合特色;并分领域、分主题、分阶段整合现有资源,集中力量打造示范案例,推动教学改革落地见效。
徐志峰在听取汇报后,结合实际提出四点指导性意见,为学院“AI+教育”建设明确方向和重点:一是厘清AI与信息化的本质区别,明确AI应聚焦替代人脑完成复杂任务,而非简单课件数字化;二是立足服务全校师生,构建全校性体质健康数据平台,助力体质健康监测与人才培养;三是推进体育场馆智慧化建设,利用智能设备实时监测学生运动数据、反馈动作问题;四是发挥专业优势,响应“五育并举、体育育人”号召,发挥全校体质健康服务育人职能。

此次“AI+教育”思想大讨论,全面梳理了体育与艺术学院在人工智能赋能教学领域的探索与实践,清晰确立了以AI推动教学改革、提升育人实效的发展方向。下一步,学院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,整合优质资源、强化专业特色,在智慧体育与美育建设中主动作为,为全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与师生体质健康促进贡献更多体艺力量。
(图/邓芳 文/旷璐璐 审/邓芳 黄鹿 饶永星)